樱花动漫
樱花动漫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豆瓣9分的华裔神作,我们再也拍不出来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05   浏览次数:67

本届奥斯卡,华裔成了最大赢家。

《瞬息全宇宙》一连拿下七个奖,包括最重要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等。

有人说,这是政治正确的结果。

但话又说回来,奥斯卡历史上充斥着太多的「政治不正确」。

犹记得,1994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华语电影《霸王别姬》和《喜宴》纷纷杀入奥斯卡。

可惜,颗粒无收。

《霸王别姬》在最佳摄影奖上输给了《辛德勒的名单》,或许还能接受。

图片

但,最佳外语片的落败,实在叫人忿忿不平

当时有三部亚洲电影入围,放到今天都可以称得上经典之作。

结果小金人颁给了一部西班牙电影《四千金的情人》,堪称当年最大的一场「冤案」。

图片

《喜宴》之后,李安后来又多次杀入奥斯卡。

从《卧虎藏龙》到《断背山》,再到《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从最佳外语片,到最佳导演,再到二封最佳导演。

但,始终都还是与「最佳影片」擦肩而过。

作为一位深谙东西方文化的好莱坞华人导演,李安差得绝对不是实力,而是「政治正确」的运气。

图片

一转眼,30年过去了。

李安当年在奥斯卡上的吃瘪,终于在更年轻一代华裔导演这里还了回来。

《瞬息全宇宙》的胜利既有主创自己的努力,也有李安这样的前辈长期的突破进取,一点点改变着华人在好莱坞受认可的状况。

今天,借着上映30周年的特别契机,鱼叔也想和大家再聊聊李安的这部前卫大胆的成名作——

《喜宴》

图片

图片

90年代,华语电影虽然被奥斯卡忽视,却得到了欧洲艺术电影节的格外青睐。

而1993年的第43届柏林电影节,更是华语电影高光时刻。

李安的《喜宴》与谢飞的《香魂女》同时获得最佳影片金熊奖。

两张中国面孔一起捧起奖杯,这样的荣耀再无来者。

图片

《喜宴》是中美合拍片,讲的是在美国生活的华裔群体的故事。

拍摄的想法,来源于李安某次洗澡时的灵光一闪。

早在1985年,编剧冯光远将自己朋友出柜的事情告诉了李安,想要写成剧本。

当时,李安拒绝了。

一来,他觉得这件事情并不足以写成一部电影。

二来,李安本人对于同性议题并不了解。

因此,这个故事就此搁置。


两年后,夏日的某天,正在洗澡的李安脑海中突然有了一个想法:

如果来个同性恋假结婚,爸妈都出席,天下大乱,大概会很有意思。

于是,《喜宴》就诞生了。

图片

男主伟同,与恋人西蒙在美国一起生活。

他的父母是典型的中国家长,儿子婚姻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被催婚搞到头大的伟同,在白人男友的建议下,与一位需要绿卡的中国女孩儿蔚蔚假结婚。

这样一来,即解决了伟同的烦恼,又解决了蔚蔚在美国生存的困境。

两全其美,何不乐哉。

图片

只是,令伟同没想到的是,父母竟然飞到美国,要为他们举办一场婚礼。

于是,便有了喜庆红火的喜宴现场;

图片

失声的新郎新娘;

无限感动的父亲母亲;

图片

满脸好奇的白人宾客……

图片

宾客们大声起哄,让新人做些出格的事情,看得西方宾客目瞪口呆:

天啦,我以为中国人都是温柔沉默的数学天才。

这时,李安亲自借着群演的身份,说出了他一直以来都想说的话:

你正在见识到五千年性压抑的结果。


李安虽然将《喜宴》定义为一场疯狂的喜剧,可实际上他想讨论的是,家庭对于个体的压抑和束缚。

一个家庭的诞生,由结婚开始。

一个家庭的完整,由子嗣补全。

这是几千年来中国的传统思想。

作为传统代表的伟同父母,必须看着儿子把这件事情完成。


对于传统中国人来说,家庭也绝对不仅仅是局限于一家三口的小家庭。

而是牵连各方亲戚的一整个大家族。

所以,当伟同不愿意举办婚礼时,他的母亲会觉得不可理喻。

- 我结婚又不是为了跟人家交代。

- 不跟人家交代,你结什么婚啊。

图片

图片

可是,对于伟同这个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多年的个体来说——

这种家庭,无疑是一个枷锁。

值得注意的是,李安对于家庭与个人的矛盾的展现,并没有拘泥于对冲突的直接表现。

而是通过「接受」这一行为,反衬出压抑与束缚的可怕。

婚礼当天,在酒精和婚闹的作用下擦枪走火,蔚蔚怀孕了。

图片

本来,对于伟同来说,这个孩子就是一个错误。

当听到蔚蔚决定留下来时,伟同长舒了一口气。

在父母长期的规训下,伟同即便是同性恋,也并非反对传宗接代。

他必然觉得,留有子嗣,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交代。

尤其是年迈的父亲已经身体不好,唯一的心愿就是想抱孙子。

而一直逼迫伟同结婚生子的父亲。

原本也是位硬头男人,年轻时为了逃避家中安排的婚事,毅然从军。

图片

这种「接受」,是传统思维在他们脑海中刻下的印记。

另一种更让人值得深思的「接受」,则是蔚蔚选择留下孩子。

明明,当初面对伟同母亲声泪俱下的恳求都不愿意。

后来为什么又突然改变注意了呢?

这一切,都绝非简单一两句可以说清道明。

文化、观念、理智、情感……都在其中产生着玄而又玄的化学作用。

李安通过故事中的五个人,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精准的展现了中国式家庭的捆绑与牵绊。

图片

中国式家庭,是李安早期电影中一以贯之的核心主题。

他的「家庭三部曲」就是以此未展开的代表作。


李安虽然在成年后常年生活在美国,但是作为一名「外省二代」,父亲又是校长,他从小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

身为外省第二代,我不由自主地会注意到传承问题,不只是文化的传承,还包括生活习惯的传承、伦理的传承。

不论是《推手》《喜宴》,还是《饮食男女》,故事中那些浓厚的传统文化与思想,都是李安自己的体验。

在一次采访中,李安说过,电影父亲形象的来源就是他自己的父亲。

而故事中发生的冲突与话题,也是源于李安自己的生活。

图片

就像电影中最经典的闹洞房段落。

李安在念大学时参加朋友的婚礼和大闹洞房。

大家在临走前逼着新郎、新娘钻进被窝里,然后把衣服一件件都到被子外面。

于是,这一幕就出现在伟同和蔚蔚的婚礼上。

还有伟同去试探,昏睡父亲的鼻息。

李安在采访中说过,自己也曾这样做过。

但是,也正因为常年生活在国外,李安的思想也发生了不小的转变。

就像他那句经典名言:

孝顺,其实是一种过时的观念。

图片

孝顺孝顺,落脚于「顺」。

孩子听话、顺从才是最重要的。

伟同不想按照父母的意见办婚礼,在别人眼中就是不孝。

你要说个「不」字,就是不孝。

图片

《饮食男女》中的二女儿佳倩喜欢做饭,但是父亲不同意,硬要她远离厨房。

你爸爸送你去读书

是为你好

你要感激你爸爸

当年把你从厨房的油烟里轰出去

要不然你怎么会有今天呢


大人为孩子好,孩子应该听父母的话。

这种观念,就是一种阶级观念。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典型又最基础的思想。

在李安看来,这是没必要继续传播下去的观念了。

《饮食男女》中三个女儿的恋爱婚姻观,父亲的忘年恋。

《喜宴》中伟同的性向,蔚蔚同意假结婚的选择。

都是在表达:

每一个人都是个体,都应该被尊重。

图片

李安经过西方文化的糅合,对中国式家庭的传统进行解构与反思。

但有意思的是,李安并不完全排斥东方传统。

在他看来,像伟同这样的问题,只靠抛弃传统、逃离家庭是无法解决的

其实,这种根植于中国人心中几千年的思想观念,哪里那么容易根除、抹去。

在传统与现代,家庭与个人之间,寻求一种稳定的平衡,也许是李安心中的最优解。

像是在《推手》中父亲与儿子、洋人儿媳之间的冲突,是在父亲的妥协中达成和解的。

图片

《喜宴》中也是同样。

父亲听得懂英语,他从一开始就明白西蒙与伟同的关系。

而且他也清楚地明白,自己也无法真的扭转伟同。

大家心照不宣地各妥协一步,都达到自己喜欢的状态,就够了。

李安电影中的角色,总是因为伦理得到妥协与满足。

《推手》中的儿子即便已经在美国生活多年,在处理妻子与父亲关系的事情上,骨子里依然显现出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男性。

《喜宴》中的伟同,明明是一个同性恋,却仍将传宗接待视为己任。

《饮食男女》中的佳倩,看起来在两性观念上十分开放,可实际上是三个女儿最渴望拥有传统家庭关系的女性。

图片

李安呢。

明明嘴上说着「孝顺过时」,却又因为没有考上一个更好的大学,做父亲希望的工作而感到内疚。

既别扭,又分裂。

图片

图片

其实,像李安这种别扭又分裂的状态,是中国人典型的性格特点。

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却最依赖传统文化的归属感。

就像李安自己说的那样:

我之所以怀念过去的伦理,是因为旧秩序曾经提供我们安全感,也因为过去的教养形成我人格的一部分。当我受到挫折和考验时,自然会流露出来。

李安曾表明,他拍摄《喜宴》的根本目的,是制作一部家庭剧,一部讲述中国式家庭的家庭剧。

只是,它建立在美国的环境中。

图片

这个故事的本质,与第四、第五代导演那些探讨中国本土社会、文化问题的电影没有区别。

作为中西融合产物的《喜宴》,从根本上讲,依然是一个最典型、最传统的「中国电影」,包含了中国文化最精髓的内容。

图片

只是,当我们在今天回顾时,这样的「中国电影」越来越少了。

尤其是由中国人自己拍摄的「中国电影」,几乎已经到了销声匿迹的状态。

反而是远离祖籍的华人,却还在一点点摸索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呈现与反思

从几年前的《摘金奇缘》与《别告诉她》。

图片

到去年火爆全球的《瞬息全宇宙》。

图片

这些作品的创作者,都是深受西方影文化影响的华裔。

他们因为一种空间和身份上的距离感,反而更能意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之处。

图片

当然,我们并不是没有好电影。

90年代曾是华语电影经典频出的时代。

《霸王别姬》《活着》《东邪西毒》《阳光灿烂的日子》《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海上花》......

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王家卫、侯孝贤、杨德昌......

两岸三地,数不清的佳片,数不清的人才。

图片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对标欧美大片,效仿韩国成功成为了一种风潮。

而真正具有中国独特感的电影,被认为是过时、落后,甚至被指责成媚西。

曾经那些带着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导演,已经鲜少拿出真正的破格之作。

坚持注视本土中国的电影,还活在地下。

图片

所谓的「中国电影」,好像只剩下几种安全的模版。

对我们的土地、文化、社会进行思考与探究的中国电影,好像渐渐消失了。

鱼叔觉得,是时候了。

中国电影是时候伸出头望望,外面的世界正在上演什么。

也是时候低头看看,自己脚下的土地正在发生什么。

我们所需要的,已经不再仅仅是场面宏大的中国大片。

而是内涵丰富、立意深邃的中国巨片。

眼下,华裔电影已经站起来了。

那么,中国电影呢。

图片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