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动漫
樱花动漫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他胸肌是好,可救不了国产剧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05   浏览次数:81

今天《封神》破18亿了,这票房绝对有妈妈们的一份功劳。

62周岁仍能随手公主抱妲己(娜然 饰)的费翔,依然是梦中不变的情人。

图片

身材健美的质子们,也是大型养眼现场。

片中所呈现的传统男性力量美,是不容忽视的看点,而造就它的则是许久未闻的:集训

图片

前不久刚写过的《八角笼中》,饰演搏击俱乐部孤儿的演员孩子们也有集训。

大众印象中,上次采用大规模集训的影视剧创作方式的可能还是12年的《甄嬛传》,再往前倒,就是87版《红楼梦》了。

从一度热门到偶有听说,到最近回春乍现。

这种很集体主义感、讲究“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集训”,实际是非常中国特色的创作方法。

在西方影视作品中,哪怕如《指环王》这种鸿篇巨制,也是更讲究个人主义的,每个主角都有自己的弧光,汇聚集体也是为了衬出个体。

当时演员们从全球各地选拔,开拍前才在新西兰集合,很多人还是初见。十五个月的拍摄周期中抽出两个月给几位霍比特人主演互相熟悉,已经是值得在纪录片里大书特书的手笔。

图片

更有趣的是,基于技术等各种原因,《指环王》中的远征队事实上都很少共同拍摄,而往往是分别拍摄后再电脑合成在一起。

但之于国产影视,这不是我们的创作思维和创作模式。

更具体来讲,差不多量级的巨制,在国产作品的叙事往往会拍成“个体衬托时代”,而非“时代衬托个体”。

因此,“集训”的成果往往体现为统一、有序的视觉奇观,以及一种内在的集体精神力。

《封神》导演乌尔善认为上古时代的男性,应该具备原始野性力量美,所以让新人男演员们进行了6个月体能训练,外型、气质的变化很明显。

图片

当男演员们在战场上抡起武器撕杀,私下野蛮械斗,殿前赤膊跳舞庆贺时,视觉上的力量感带动着气势的强悍,比某些羸弱的小生有说服力多了。

图片

图片

更离谱的是,这场集训连小哪吒也没放过。

确实效果也不错,当小哪吒抡起又宽又长的混天绫轻松拿捏周围比他高大许多的事物时,真实的健康感和力量感做实了神仙的超能。

还有一些特备的技能例如,马术。

图片

战场上质子们在马背上,熟络地人马配合地撕杀,很符合观众对古代人马战役的想象。

质子们驾马冒火而上的画面,壮烈瑰丽如油画,又有几分宏大历史感。

图片

特别是男主姬发(于适 饰)重伤后瘫软在白马背上归家的戏。

那匹白马代表自我牺牲的哥哥和万念俱灰的父亲最后的希望,也代表少年姬发的重生,这场“人马戏份”相当重要。

从重伤后忍痛翻滚上马,瘫软马背上,再起身驾马,因为有马术基训,演员完成度很高,自然准确。

但如果只是这些,这次集训相当于办了张集体健身卡,还算不上特别。

《封神》依靠集训获得的更是一种规整的气质。

要凭空创造一个时代,便得给这个时代立定一个审美调性。以力量感去实现对“上古”的想象,是乌尔善的核心思路所在。

所谓“人多好办事”的中国传统,不只是为让个人入局,更要成为大局的一部分,最终呈现完整的世界观。

刚好《大宋少年志2》热播,七斋的演员们其实也有集训。

和《封神》一样,集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动作戏。扫堂腿、近身搏斗、剑术、吊威亚。

培训期间,张新成和周雨彤等主创一起学习一招一式,确实颇有剧中设定的七斋是少年英雄超能组织,大家同甘共苦共进退的感觉。

集训表现最好的张新成,戏中确实打戏流利干练。

这个吊威亚的落地动作,完全不带晃的。

这种细节并非无所谓,它们亦是宏大拼图的一部分。

《仙剑3》剧组中唐人三宝胡歌、刘诗诗、袁弘,早在《仙剑3》前,就因拍摄《射雕英雄传》组织过体能、吊威亚、剑术等动作戏集训。

不管刮风下雨,一大清早他们就一起去骑越野单车练体能。刘诗诗还曾因此大摔一跤,手脚破损。

这次集训不仅让他们在《射雕英雄传》中的动作戏表现不错,集训的功效更是一直延续到后来的《仙剑3》。

以刘诗诗为例。

龙葵的必杀技是射箭,导演为呈现更好的视觉效果,让刘诗诗不断转身,不断射箭,模仿出子弹上膛,开枪发射那种流利又极具杀伤力的现代武器机关枪的效果。

刘诗诗后来常被诟病眼神松散,当时就不存在,她的眼神比谁都锋利。

之前大量的威亚和体能训练,古今混合的动作设计,也让她很好地融入了《仙剑》奇幻的世界观,呈现出一种时间线外的架空感。

实际上,除了国产影视,似乎很少有作品会如此着力于统一人物的形神,使其完全服务于整体表达。

最典型如《金陵十三钗》这类历史题材戏。

剧组请来专门老师,教扮演女学生的孩子们学英语、南京话、历史课、表演课。

以倪妮为首的“秦淮女”们则要学苏州评弹、南京话、历史、弹琴、唱曲、喝酒、打麻将、抽烟、穿旗袍……

彼时还是播音系大二生的素人倪妮在电影中,喝酒,叼烟,穿着旗袍扭胯而过。一颦一笑无限风情,皆从此而来,影响她至今。

哪怕是现代题材如《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剧组也组织了系统集训,不仅有体能培训,还真的请了近20位专业乒乓运动员、教练指导。

导演俞白眉在宣传期不断强调演员集训之辛苦:集训长达8个月,打球手法,横板竖板,下蹲、起跳都反复练习,甚至曾在北京的大雪天穿短裤跑步。

最终成果是,这群演员们最终都基本达到了能和小区大爷一战的水平。

连国家队运动员们也盖章,演员们的乒乓技术比想象中好。

不是说找不到替身演员,也不是说凭现在的特效技术没办法以假乱真。

而是若不经历这些,演员压根无法进入角色,更无法理解运动员为集体利益奉献自我的精神力量。

影视首先是视觉艺术,所以很多作品仅凭集训就能达到一个基本的水平,或赏心悦目,或宏伟浩大,功夫下得够,至少不怕不养眼。

然而,影视恰恰又不止是视觉艺术。

若只着力于形,而做不到塑造集体的精神力,那结果便是空有视觉,甚至是拿视觉当遮羞布。

新版《红楼梦》中当年也组织过规模不小的集训。

图片

其实作为一部规模庞大的书,《红楼梦》当然也必须拿出集体主义的气力去拍。

新《红楼》自然有借到群策群力的光——

比如秦可卿大出殡这种大场面,调度宏大,细节也按原著一句一句复刻(虽然经常望文生义),确实不是老版拍得出(起)的架势。

图片

图片

可新《红楼》最大的问题也在于,它只经得起远观,而没办法近看。

它的确尽力还原了原著“压地银山”的气势,却没有拍出一个封建大家族的整体感和精神连接。《红楼》是讲宗族血亲的,它的叙事游走于四大家族,地点基本就定位于荣宁二府间,所有主角割不断的联系是其命脉。

老《红楼》的好不在精巧,而在入肤及骨,越是细看越是瞧得出人物深刻的纽带和羁绊。

图片

图片

反观李少红版,场面倒是够大。只是每个角色都在顾着自己假笑,没有互动感。若《红楼》要的是千根丝织成绫罗,这怕是连百家被都算不上。

人哪怕再多,精神面上也是空的、虚的。

图片

集训,带着集体经济的遗风,是行动和精神都要跟上的。

这在老版《四大名著》中尤为突出。

无论是《红楼》中封建大家族的兴衰,《水浒》中108位好汉揭竿而起的集结,还是《西游》师徒四人齐心协力取经,《三国》中的群雄争霸,都是浩大的群像戏。

图片

这种作品高度依赖于演员间的连接,人物看似各有不同,但精神上却团结一体,有处于同一故事的凝聚力。

这就是集训更内核的功能:培养一群人的集体精神力。

好比《金陵十三钗》的素人们一起经历过训练和拍摄期的慌忙痛苦,当下产生的同甘共苦的姐妹情,亦可嫁接于角色。

图片

“我们一群人一起演,感觉会好点”

图片

但现如今,集训逐渐淡出影视剧创作是一种必然。资本要求快速回流,集训费时费力,资本会犹豫,成名演员自己也会犹豫。

从客观上讲,随着资本更全方位入场影视剧的制作,内娱热钱活跃,流量演员本身就是商业体,如果真要追求细节和提升,更垂直的精准培训会成为新趋势。

私教覆盖从前的集训,未必是一件坏事。所以,我们提倡的并非集训这个形式本身。

提倡的,其实是上述提及的,集训背后的那股子集体精神力。

影视剧作为集体智慧作品,很多经典之所有确有集训这个共同点,只因它是剧组可被窥见的,集体努力的冰山一角。

渗透在当中的无处不在的巨大冰山般的集体隐藏努力,才是作品最终成为经典关键。

《水浒传》剧组里的每一个人,在每个细节都拼命做到尽善尽美,共同为作品付出。

武松打虎为求真实,找了一头真老虎摆拍。当时老虎一乎巴掌,差点把丁海峰眼睛扒拉瞎。

图片

上到副导演,康洪雷说拍《水浒传》辛苦得像在找死。

下至演员,李逵扮演者赵小锐苦中作乐打趣道,拍《水浒传》远看像逃难,近看像要饭,仔细一看——是拍《水浒传》的。

都在艰难地共求着作品的完美。

图片

图片

其实,我们怀念的,是集训背后,内娱工作者们曾为了创作,一起并肩努力的集体精神面貌。

团结朴素,充盈有力。

这本身,无疑已经是一场最美的集训——一群影视创作者同一个影视美梦,并一起齐心协力造梦给观众看。为了这个梦,一遍又一遍,不知疲倦。

都不用提90年代四大名著这种经典级创作,就对比一下12年前和现在的仙侠、武侠创作就行。

现在很多内娱人已默认仙侠、武侠剧仅是捧人的流量剧,动作戏只靠特效和慢动作敷衍。可当年唐人三宝集训时,除了刘诗诗摔跤,袁弘也满身伤痕,却还青涩地憧憬道:

图片

现在有集体精神力的创作还剩多少呢?

这条模糊不清的集训花絮的视频评论区,有观众感慨:

唉,当时只道是寻常……


THE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