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动漫
樱花动漫
本地记录 云端记录

别夸她贤妻良母,谢谢

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24-11-05   浏览次数:93

要说最适合冬天看的下饭剧,非美食剧莫属。

以吃为主题的剧不少,但没见过这样的。

全剧共10集,每集才15分钟。

说是拍美食,它的菜式都很家常,远不如美食纪录片丰盛。

图片

来源|弯弯字幕组,下同

拍人,出场人物也屈指可数。

就是这样一部极简的日剧,却让我觉得像捡到宝一样惊喜。

讲的啥?

剧名即主题——

图片

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

图片

这部高分日剧,连故事都极为简单。

简单到,只讲“吃”这件事。

先来介绍一下两位主人公。

由纪和春日,是住在同一栋公寓的两位独居女性。

一个爱做饭,总吃不完;

一个爱吃饭,又总不够吃。

由纪每天雷打不动地倒腾各种菜式,带饭上班。

自己做饭是可以释放热情,但还不能完全使她满足,因为她始终认为——

就像没有观众,艺术就不复存在一样

做饭也是,没有吃这个动作就不成立

图片

由纪的满足感在于可以大展身手做很多很多美食,让吃的人夸一句好吃。

因此,她一直想尝试做大份量的菜。

图片

奈何自己饭量小,家人好友又不在身边。

图片

爱做饭的由纪缺的,是一个胃口好,能捧场的饭搭子。

而她的邻居春日,刚好就是不二人选。

不仅饭量大,还吃得香。

一大份叠成小山的蛋包饭,她一个人就能光盘见底。

图片

图片

爱吃的春日最苦恼的是参加工作聚餐,每次都吃得不尽兴。

每道菜分到碗里都不够塞牙缝,回家还得给自己加餐。

图片

当爱做饭的由纪遇上爱吃的春日,一拍即合。

饮食习惯全然不同的俩人,成为完美互补的饭搭子,开启因“吃”结缘的饭桌社交模式。

从渐渐摸清彼此的口味。

到不同饮食习惯的碰撞。

就说吃煎饺,由纪喜欢配点小酒。

碳水爱好者春日,却有吃饺子配米饭的奇特习惯。

图片

饮食习惯不同又如何?

正好是一次尝试和交流的机会。

就像由纪试着配米饭,春日也学着配酒。

交换了喜好,解锁了新吃法。

图片

图片

很平淡,也很真实。

这也是日剧最擅长的地方,以小见大。

能15分钟说完就绝不注水到1小时,短瞬又余韵悠长。

吃饭这么稀松平常的事,却能成为两位女性友谊的开始。

而且,看下去才知道。

一段饭桌友谊,可不只是分享美食那么简单。

图片

“吃”这件事,贯穿整部剧。

但重点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人因为吃这件事,产生的情感连接。

由纪和春日搭伙吃饭的过程,映照的是女性之间的相处:

细腻,包容,熨帖人心。

突然得知对方要来做客,暖气立马安排。

图片

就算经历不同,也能出于同一性别的共同困境而彼此理解,互相照顾。

有一回,由纪痛经在家,卫生巾和药都用完了,便取消了跟春日的饭约。

没想到过了一会,春日就带着卫生巾和止痛药赶过来,还特意备多了点夜用,甚至补铁的饮料都有。

图片

这真是女生才懂的贴心服务。

尽管春日自己没有痛经体验,却因为朋友深受痛经折磨而变成痛经专家,甚至比由纪本人还上心,用科学的建议引起对方重视。

图片

女性之间的互助,不只是身体上的体贴照顾,更是心理上的。

当由纪觉得麻烦到对方而开始自省时:“我不能老把难受挂在嘴边,要像你一样坚强才行”。

没想到春日这样回答:

“虽然我们都是女性,但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图片

虽然我不是你,但我知道你难受,不必逞强,也不必和我一样。

这部剧的细腻之处就在于此:

它不止讲女性互助,也在讲女性共感。

后者更强调,女性由于共同的性别处境,更能从心理层面上代入、理解对方。

比起男性如隔靴搔痒的呵护,女性更能给予恰到好处的安慰。

也因此,当春日敞开心扉,开始讲述自己缺吃少喝的童年经历时,另一头的由纪早已听得泪流满面。

既是心疼春日,也感动于自己被对方如此信任。

图片

由纪的敏感,不是向内的自艾自怜,而是向外的,对他人情绪的高敏感。

春日之所以饭量大,除了本身喜欢吃,更是因为她从小受到不公平待遇后的报复性饮食。

图片

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传统家庭,只有父亲和弟弟能大鱼大肉,自己却因为是女孩,吃得少干得多,常常得半夜偷偷起来觅食。

吃不饱,是她童年生活的常态。

图片

由纪和春日看似只是在搭伙吃饭,实际也是一场心理上的互助。

一顿饭,填饱了胃,更填充了精神上的缺口。

春日把由纪做的饭都吃光,为喜欢做饭的由纪带来心理上的满足。

而在春日看来,自己“喜欢大吃大喝”这一点被由纪接纳了,也变得比以前更快乐。

图片

喜欢吃饭和喜欢做饭,都是人性最本能的喜好,和对美食的纯粹热情。

在这里,更是女孩子之间彼此互补、互相治愈的特性。

后来呢?

两人都被对方的热情感染,进而踏出了改变自己的第一步。

春日不再盲目执着于吃饱,开始对美食产生兴趣,尝试做菜,主动提议做南瓜布丁。

图片

女性帮助女性,不是一句口号。

往往是因为女性更懂女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同频共振的力量。

真正感同身受,才能心照不宣。

不需要多悲壮的情节、多宏大的叙事,对女性来说,这些习以为常的相处细节,更引人共鸣。

到这,这部剧刻画因“吃”结缘的女性相处日常,已足够巧妙。

但它不是闭眼描绘岁月静好。

它还敏感地揭开了女性在“吃”这件事上不易被察觉的隐痛。

图片

乍一看都是芝麻绿豆的问题,可世俗眼光就是会给当事人造成不适。

比如,饭量大就给春日招致了不少尴尬。

和由纪第一次见面,春日提着几袋炸鸡,就被由纪误会她在家里开派对,不料那只是她一人份的晚餐。

图片

尽管没有恶意,但也伤人于无形。

又如,饮食习惯被指手画脚。

因为饭量大,春日经常点三份饺子和大份米饭。

明明是按自己的饮食习惯和喜好点餐,却莫名其妙被爱说教的路人长辈“教训”——

饺子不应该配米饭,还是得配啤酒

通常不会一口气就点三人份的

图片

饮食习惯不同,是可以分享交流。

但每个人的口味不尽相同,饭量大小也因人而异,女性饭量大、口味小众,怎么就成了一件被吐槽批判的事情?

说白了,都是刻板印象使然。

在传统观念里,女性的饭量与道德捆绑,吃得少的女性被认为是优雅的、懂得克制的、不放纵欲望的“好女孩”。

饭量大则相反,被认为与男性相仿,女性气息淡薄。

当吃饭从人类本能变成群体规训的一环,就脱离了饱腹和品尝的自身需求,而成了外界衡量女性是否符合标准形象的标尺,刻板印象也由此而生。

食量成为女性的困扰。

做饭技能也成为女性的困扰。

尽管由纪只是单纯喜欢做饭,却常被夸“贤妻良母”。

看到由纪自带便当,男同事便对着另一位女同事夸她——

你得多跟野本小姐学学

野本小姐以后绝对是个好妈妈呢

图片

类似的恭维话术,在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夸人者往往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夸得对。

殊不知,它同样膈应人,或者说更加膈应人。

因为把爱做饭和“贤妻良母”联系起来,透着的是一股酸腐的父权凝视。

做饭本是一项爱好而已,和喜欢种花、弹琴没区别。

可在很多人眼里,却视它为服务于男性或家庭的一项技能。

图片

而做饭者,则成了纯粹的工具人。

一旦将做饭和责任捆绑,再爱做饭的人,碰上对方理所当然的态度也无异于一盆兜头冷水,瞬间浇灭所有热情。

图片

更典型的,还有女性外出就餐经常遇到的“粉红税式”待遇。

有一回,春日跟邻桌一位男性顾客点了同样的套餐,但因为春日是女性,老板就自作主张给她的米饭减量。

图片

图片

这不就是一些食堂打饭人员“见女手抖”,自动减量的操作?

当老板被春日质问时,他笑着回答,坦然的语气中还带点邀功的意思。

图片

事后老板对此的反应也很值得玩味。

愧疚中还带点无辜,将它解释为“弄巧成拙”。

图片

言下之意,我料想你要克制饮食保持身材,所以好心帮你减量。

这种“无辜”的善意背后,不还是对女性应该白幼瘦的刻板印象在作祟吗?

无意的冒犯尚且如此,更别提那些真正靠“粉红税”获利的商家。

有的产品,在吃上做了性别分类。

同样价格和同样口味,“爸爸牛排”份量却比“妈妈牛排”大。

图片

来源|微博@澎湃新闻

还有的产品,美其名曰“更适合女性”,却在强调“操作简单”这种宣传语中暗含对女性驾驶技术的歧视意味。

图片

这些针对女性的消费陷阱看似贴心,实则也是一种隐含的性别暴力。

几千年的父权文化使然,这样的场景依然“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但普遍并不意味着正确,存在也不意味着合理。

我们都会反对明显错误的偏见。

但对于根深蒂固、多数人习以为常的偏见,总是很难反击。

就和那位男同事和老板一样,看似好意的恭维与体贴,却是一种暗暗去敏化的冒犯。

敏感是我们特有的武器。

保持敏感。

觉得不适就要说破。

喜欢做饭,只是单纯享受,只是爱好;

饭量大,也只是饭量大而已。

想做饭的女人和想吃饭的女人,一拍即合不仅仅是因为吃。

还因为这张饭桌上的两端,永远平视对方。


THE END
*
*